何园植物配置文化底蕴深厚
扬州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清光绪九年(1883)由曾任汉*德道(即汉口、*冈、德安三地区道台)、江汉关监督的何芷舠归隐扬州时营建,取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意境,集为山庄之名。此外,还购得吴氏“片石山房”,形成前有小花园、后有大花园的园林宅院格局。该园在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应用上也是可圈可点,极具特色。 广为采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景观植物 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积淀了深厚的花文化,甚至将观赏植物人格化,赋予花草树木无尽的生命力,激起人们无限的创作灵感。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给后世留下若干唇齿留香的美文和回味无穷的佳作。因此,中国传统名花如牡丹、芍药、梅花、兰花、月季、杜鹃等,以及其他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花灌木,如海棠、桂花、李、桃等,便成为扬州古典园林中主要的构景或配景素材。 芍药是扬州市花,在历史上享有盛名,其栽培大约始于唐,而盛于宋。不仅数量多,而且名种迭出。古人流传至今的芍药谱现存四册,其中《淮扬芍药谱》、《扬州芍药谱》、《芍药谱》三部都是记载扬州芍药的。 何园中的芍药,栽培品种有乌龙探春、黑紫献金、大红袍、红云映日、胭脂点云、粉玉楼、*金轮、金带围、白玉冰、春山卧雪等数十个之多。而牡丹作为何园的主题花卉更是品种繁多、争奇斗艳,主要栽培品种有姚*、赵粉、洛阳红(紫二乔)、夜光白、花二乔、首案红、状元红、葛中紫、藏枝红、脂红、盛丹红、朱砂垒、凤丹白、迎日红、盘中取果、青龙卧墨池、冠世墨云、银红巧对等。楠木厅东两座大型牡丹池,为园中牡丹最为集中、最为大观之处。四五月间,观芍药、赏牡丹,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游园观景盛事。 注重选择姿态与气质俱佳的文化景观植物 文人画师的直接或间接参与,是何园的建园特点之一。园景带有浓厚的写意山水画艺术特征,在景观配置时更为注重植物型姿和文化内涵的选择。 如何园的片石山房就出自“扬州八怪”之一的石涛之手,对植物景观的配置极为考究。园主人在选择植物种类时更注重德艺方面的追求,刻意寓意淡泊清高的树种,以表达志向高洁、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故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以及经隆冬而不凋的苍松、翠柏等,成为扬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时的最佳组合。特别是竹,在扬州的历代文人,对其大为推崇,尽情称颂。 扬州地处江淮之间,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历来适于竹类生长。自然条件和社会风俗的双重影响,造就了扬州深厚的“竹文化”氛围。唐代诗人姚合在《扬州春词》里描写扬州的风俗是:有地惟栽竹,无家不养鹅。宋代词人姜夔在《扬州慢》里赞美扬州的繁华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游人漫步何园,品味苏东坡居士的千古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会得到修身、养性等诸多教益,这也正是中国传统竹文化的精髓所在。 遵循生态文化规律,注重生物多样性应用扬州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植物种类丰富,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何园的植物配植,遵循生态分布规律,乡土树种特色明显,且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的比例恰当,这从现存古树资源分布中可明显看出:现存100年以上二级保护古树14株、300年以上一级保护古树2株,其中落叶阔叶树种有:朴树、木绣球、紫薇、石榴、银杏等,常绿阔叶树种有*杨、女贞、桂花、广玉兰等,常绿针叶树种有白皮松、圆柏等。 何园东门有一株树龄120年的小叶*杨,虬蛐苍劲、枝繁叶茂,犹如人工培育而成的盆景艺术佳作,折射出扬州古典园林乡土树种景观配置的文化精妙所在。 常绿乔木广玉兰,又名荷花玉兰,原产于北美,而何园引种栽培的有2株达300年,1株达120年。白皮松原为北方树种,在北京皇家园林中地位显赫,何园晏厅前假山上的2株树龄为120年的白皮松,虽生长环境较差,却也英姿勃勃、生气盎然,凌空眺水、枝干苍秀,为扬州古典园林引种栽培新优树种的又一骄人成果,映现出园主兼收并蓄的处世之道,尤为难能可贵。 园主在配植植物景观时,更注重物种的多样性配置原则,科学容纳尽可能多的植物种类:春之牡丹、芍药、玉兰,夏之紫薇、石榴、凌霄,秋之丹桂,冬之腊梅,一年四季花事不断、花容长驻、园景月新。正如欧阳修《谢判官幽谷种花》描述:“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九去,莫叫一日不花开。” 此外,造园者还规划观花、观叶和观果类植物的合理配置,以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园林植物景观:观花类植物主要有桃花、丁香、樱花、琼花、紫薇、夹竹桃、广玉兰、桂花、茶花、腊梅,云南*馨、金钟花、月季、芍药、金丝桃、荷花、鸢尾等;观叶类植物如丝绵木、鸡爪槭、朴树、石楠、梧桐,地锦、常春藤、竹、芭蕉等;以及石榴、荚迷、南天竹、枇杷等观果类植物。 情景交融、意念表达,文化传承异曲同工 扬州古典园林的树木配置讲究画意营构及其色、香、形的象征寓意。花木往往是某些景点的文化主题,园内建筑亦常以配置的花木命名。 有着“晚清第一名园”之称的何园多以植物命名景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得以尽情宣泄: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富足、安康的象征。桂花厅即因植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而得名。每当中秋时节,桂子月中落、花香云外飘,在此赏桂品茗、举家团圆,其乐融融。 玉绣楼,因其院中植有高大伟岸的广玉兰和蓬松清秀的木绣球而得名:广玉兰浓荫如盖,木绣球冠圆体浑。高矮互望、情深意切,熏陶了百年园事。春夏交替、竟吐芳华,生动了一院光景。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可在有限的空间内构成四季分明的植物配景基调,营造出最优的群落生态效应;从美学角度来讲,园林植物的选择讲究造型和姿态、色彩、季相特征,可赋予人们视觉景观层次的享受。造园者充分利用落叶树种季相变化的特点,营造动态植物景观:早春,迎春金灿、桃樱红艳、芍药怒放;入夏,紫藤英累、莲荷色艳;金秋,桂花馥郁、银杏金灿、槭艳似火;隆冬,腊梅傲雪、松柏苍翠。 (王海燕为扬州市何园管理处高级工程师,赵丹为何园管理处助理工程师,何小弟为扬州大学园林专业教授) 版权声明:以上文字及图片均为中国花卉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一律不得转载、摘编。 :投稿地址(请先阅读投稿须知)↓ E-mail
iuyi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