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内首个用于婴儿预防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药 [复制链接]

1#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
·年4月20日发布的MELODY研究结果显示,对胎龄至少35周出生的婴儿,相比安慰剂组,乐唯初?降低了76%因RSV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导致的住院风险,针对严重的RSV下呼吸道感染总体疗效为78.6%。年1月2日,跨国药企赛诺菲(SNY.US)与阿斯利康(AZN.US)共同宣布,其联合开发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预防性单克隆抗体——尼塞韦单抗(Nirsevimab,商品名“乐唯初?”)正式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预防新生儿和婴儿由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这是全球首个且唯一针对所有婴儿的合胞病毒预防手段,只需单次注射,即可帮助婴儿度过合胞病毒感染危险期。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病毒,是引起1岁以下婴儿肺内感染(如: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住院的第一大原因。有估算数据指出,中国每年约有高达90万名儿童因RSV感染而住院,是全球因RSV导致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面对如此巨大的保护群,RSV感染的预防研发道路并不顺畅。保护所有婴儿年,首个专门针对RSV预防的单克隆抗体——palivizumab在美国获批上市。据两项高危新生儿的三期临床试验,palivizumab降低RSV感染住院风险的数据分别为55%与45%。虽然palivizumab预防效果明显,但它需要在长达5个月的RSV感染高峰季节每月注射一次。欧美等发达国家均限定palivizumab只在早产,或有支气管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等RSV重症风险的婴儿中使用,绝大多数婴幼儿仍然毫无保护地面对RSV。年7月,乐唯初?在早产儿中的二期临床试验显示,在5个月的跟踪时间内,乐唯初?降低了70.1%的RSV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风险,做到了一针防护整个RSV感染季节。年4月20日发布的MELODY研究结果显示,对胎龄至少35周出生的婴儿,相比安慰剂组,乐唯初?降低了76%因RSV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导致的住院风险,针对严重的RSV下呼吸道感染总体疗效为78.6%。这两项关键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在高危婴儿中,一针乐唯初?就能取代每个月都要再度打针的palivizumab,也是第一次在健康婴儿中证明:通过输入单克隆抗体做被动免疫可以高效防范RSV感染。有效性以外,还有安全性。数据显示,接种乐唯初?后的不良反应皮疹发生率为0.7%,发热发生率为0.5%,安全性与生理盐水相似。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顾问、首都医科医院申昆玲教授表示:“乐唯初?是人类发现合胞病毒六十多年来在预防手段研发之路上的重大突破,将为中国宝宝免疫预防带来新的希望。”广阔的蓝海市场灼识咨询数据显示,到年,全球RSV预防治疗市场将达到47亿美元,中国RSV药物整体市场(包括治疗药物及预防药物)预计将达到57.95亿元人民币。截至年,全球仅有3款RSV感染预防药物获批上市,包括两款疫苗和一款长效单克隆抗体乐唯初?。年5月,全球第一款RSV疫苗——英国葛兰素史克(GSK.US)的Arexvy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适用于60岁以上老人,I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Arexvy总体保护效力为82.6%,对严重感染病例(至少2种症状)为94.1%。6月6日,美国辉瑞(PFE.US)旗下二价RSV疫苗Abrysvo同样获批用于60岁以上人群,对严重感染病例的有效性为85.7%,8月21日又获批将接种范围扩展至孕妇。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项目研究员王奇慧介绍,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等方法,制成自动免疫制剂,注入人体;而单克隆抗体则是指由单一B细胞(其基因仅能编码一种抗体)克隆产生的高度均一、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抗体,它能像导弹一样准确地击中目标,因此又被称作“生物导弹”。从中国市场来看,众多国内企业主要布局在RSV疫苗赛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艾棣维欣(.NQ)、石药集团(.HK)等14家企业聚焦于此,多数处于临床前阶段。进展最快的是艾棣维欣的重组蛋白RSV疫苗ADV,于年在澳大利亚启动II期临床,年10月底发表在医学预印本平台medRxiv的初步结果显示:安全性良好,并表现出良好的免疫原性和量效关系。在国产RSV预防药物方面,爱科百发在年11月23日宣布,其一类抗体新药AK的新药临床申请(IND)已于近日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AK是特异性靶向RSV融合前F蛋白的中和抗体,具有优异的体内外活病毒中和活性以及较长的半衰期,有望成为新一代长效RSV预防抗体。君实生物(.SH)的新冠治疗药物VV在RSV治疗领域也有一定潜力。年4月17日公司宣布,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与Springer-Nature出版集团合办的《信号转导和靶向治疗》(SignalTransductionandTargetedTherapy)在线发表了口服核苷类抗新冠药物VV作为潜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抑制剂的临床前体内药效研究成果。君实生物称,上述发表的体内药效研究为VV对RSV感染的潜在治疗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将在后期临床研究中予以验证。未来乐观吗?从技术角度看,RSV疫苗研发主要围绕着F蛋白抗原,而F蛋白构象的不稳定性影响着预防效果。且目前常用的RSV感染动物模型包括啮齿类(小鼠和棉鼠)、大动物(绵羊和牛)和非人灵长类(黑猩猩),均不能完全模拟RSV在人体内的免疫反应和致病情况,对评判疫苗的有效性存在一定的难度。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传染病防控司一级巡视员贺青华曾称,目前我国尚没有开展大规模的、系统可持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监测研究,对于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疾病负担以及在我国的流行状况、流行规律等方面的情况,掌握尚不全面。据悉,在现行《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中,生物制品被分为预防用、治疗用和按生物制品管理的体外诊断试剂。目前的分类方式首先以“预防用”和“治疗用”对生物制品进行区分,且预防用生物制品等同为《疫苗管理法》限定的预防用疫苗。这导致以单抗为代表的非疫苗类预防用生物制品、治疗性疫苗或兼具预防和治疗功能的产品,在注册时可能会面临分类界定不明的难题。“目前受影响最大的是预防用非疫苗类生物制品。以预防用抗体为例,其本身非疫苗,如果以治疗用生物制品注册路径进行开发,其临床试验及上市后管理和应用路径就被限定在了医疗机构,而无法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抑或在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应用,这和产品本身预防的功能定位有很大的差异。”清华大学药学院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院长杨悦教授表示。(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