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支原体肺炎报道很多,各种分析言论观点层出不穷,比如有人说这波疫情,是新冠感染导致的免疫系统崩溃,引起的支原体肺炎暴发,个人认为这一波疫情与疫情三年封闭和戴口罩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免疫系统的崩溃所造成。因为毕竟三年疫情间断封控,大家都减少出门或出门戴口罩,相互接触支原体的几率降低,产生保护性抗体就少,加上适逢秋冬季,气候干燥温差大的问题,非常适合很多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于是就出现这一波支原体肺炎暴发。
01
—
这一波支原体肺炎是怎么回事?
近期支原体肺炎报道很多,热度非常高,所以也有一些人利用这一热度,各种分析言论观点层出不穷,比如有人说这波疫情,是新冠感染导致的免疫系统崩溃,引起的支原体肺炎暴发;还有”网红处方“,“发热三件套”等等,个人认为这一波疫情与疫情三年封闭和戴口罩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免疫系统的崩溃所造成。因为毕竟三年疫情间断封控,大家都不出门或出门戴口罩,相互接触支原体的几率降低,产生保护性抗体可能就少,加上适逢秋冬季,气候干燥温差大的问题,非常适合很多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于是就出现这一波支原体肺炎暴发,追根溯源,也许只是新冠病毒感染后导致机体免疫基础波动,保护性抗体的确要少。
支原体肺炎顾名思义,是指由支原体这种病原体引发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不适稀奇病原体。注意支原体和流感、新冠、RSV这些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不同,它不是病毒,是一类细菌,准确的说是生物分类学上支原体属里的细菌。支原体属下面有超过种细菌。它们都是支原体,当然不是都引起疾病。与肺炎最相关的是肺炎支原体,国内最近报道的支原体肺炎也是这种支原体引起。
肺炎支原体引发呼吸道疾病常见到什么程度呢?根据研究显示,15-2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都是肺炎支原体导致。以美国为例,每年大概有1%的人会感染肺炎支原体,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会变成肺炎,而是5-10%进展成肺炎。而且主要发生在5-14岁儿童和年轻人身上。另外,在暴发时间上,支原体肺炎一般都会和流感错开,像北半球很多地方流感从10月开始进入高峰,支原体肺炎常会早一两个月。
02
—
近期反复发热应该怎么治疗
支原体肺炎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即病原体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从呼吸道排出,并随风传播给健康人群。此外,支原体肺炎还可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接触患者的痰液、鼻涕等分泌物。
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是常用的治疗药物。此外,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使用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来缓解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但它的症状与流感、感冒等其他呼吸道疾病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医生在诊断时应注意区分不同的疾病类型,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但目前混合感染的患儿较少。家长不必过度恐慌。同时,她提醒家长,孩子感染后总不见好,医院就诊并不必要,因为支原体肺炎的病程较长,通常为2至3周,反复就诊可能会增加混合感染的风险,且不利于孩子康复。
近期在各大社交平台热传的支原体肺炎治疗“三件套”,包括阿奇霉素、布洛芬和愈酚甲麻那敏(糖浆),它们实际上都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用治疗药物。然而,自行给孩子服用这些药物存在安全隐患。
1.阿奇霉素:一种抗菌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抗感染治疗。阿奇霉素属于处方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确定用药剂量和量程。自行给孩子服用可能会增加耐药的风险。
2.布洛芬:退烧药,虽然可以缓解孩子的症状,但并不能治疗支原体肺炎。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布洛芬,以免过度使用抑制体温,影响病情的判断。
3.愈酚甲麻那敏(糖浆):一种复方抗感冒止咳药。这种药物成分复杂,和布洛芬联合使用,有成分叠加重复使用,所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外,她强调,对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首选药物仍为大环内酯类药物。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此外,#优质作者榜#预防支原体肺炎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接触患者等。对于易感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等,总之,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它的暴发与新冠疫情3年封控有一定的关联,倒不至于是免疫系统崩溃。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我们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和意识。不必过度用药、过度检查,更不用惊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