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交出营收、净利双降的年报后,沃森生物的最新季度财报更是令人大跌眼镜。
4月4日盘后,沃森生物(.SZ)发布了04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6亿元,同比下降8.0%,归母净利润.75万元,同比下降91.7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8万元,同比下降37.37%。
一季度营收下降主要是因为疫苗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减少,净利润大幅下滑的主因是公司公允价值变动亏损达到.79万元。
沃森生物称,其持有在香港上市的开曼圣诺医药有限公司股票期末价格下跌,形成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以及公司持有的其他股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综合影响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沃森生物一季报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了智飞生物(.SZ)大股东的身影,此外,在季报发布同日,沃森生物还宣布终止了一项启动近3年的新冠疫苗试验项目。
4月5日,沃森生物低开低走,收于13.84元,跌.1%,最新总市值.46亿元。
投资踩雷,累计公允价值损失达5.68亿
沃森生物已不是首次为其在港股市场的投资“交学费”。
Wind数据显示,截至03年6月30日,沃森生物全资子公司沃嘉生物持有嘉和生物-B(.HK)7.4%股份,是公司第二大股东。今年月7日,沃森生物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持有圣诺医药-B(.HK)部分股权,持股比例约4.1%。
这两项投资已经成为沃森生物近三年来沉重的业绩包袱。
01年,因其持有的嘉和生物股票期末价格下跌形成期内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3.万元;0年,因其持有的嘉和生物、圣诺医药股票期末价格下跌形成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损失.06亿元;03年,因其持有的嘉和生物、圣诺医药股票期末价格下跌,形成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5亿元。
连同04年一季度的投资亏损,01年至今,因为持有嘉和生物、圣诺医药股票,沃森生物公允价值变动亏损累计已经达到5.68亿元。
沃森生物与沃嘉生物、圣诺医药渊源很深。
嘉和生物是沃森生物在年密集实施并购的8家公司之一,耗资.91亿元,同期被收入囊中的还有目前拥有二价HPV疫苗的上海泽润。彼时,刚刚进入资本市场的沃森生物在致力于通过股权收购落地“大生物平台”计划,也就是以自研疫苗发展为主轴,以并购发展血液制品、单抗和新型疫苗产品管线多线布局。嘉和生物是当时的明星单抗(单克隆抗体药物)企业,是众多肿瘤靶向药研发中的佼佼者。
但在年,沃森生物了为回笼资金,为13价肺炎疫苗等产品的上市推广做准备,作价16亿元出让了嘉和生物的控股权,公司董事长李春云称将“聚焦到疫苗产业”,还表示对于手中余下的嘉和生物13.59%股权,将来不会再减持。
现在看来,不减持承诺让沃森生物付出了惨痛代价。嘉和生物00年10月在港交所上市,股价达到3.港元/的高点后就一路猛跌,最低时股价不足1港元,目前公司市值约6.3亿港元,其创始人周新华也在0年4月离职。03年6月,公司的PD-1肿瘤药杰诺单抗(GB6)新药上市申请未获批准,成为首次在国内被拒批的国产PD-1肿瘤药。
嘉和生物在国产PD-1肿瘤药领域同质化竞争败下阵来,如今奄奄一息。沃森生物押注的另一公司同样高开低走、愁云惨淡。
圣诺医药在01年1月正式登陆港交所,当时顶着国内“小核酸第一股”的光环,大受追捧,公司上市后股价一度攀高至港元/股,但目前市值仅5.34亿港元,已从云端跌入谷底。
追溯起来,圣诺医药的第二大股东、执行董事兼首席战略官戴晓畅曾任云南沃森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沃森生物前身)主席。00年10月,圣诺医药完成1.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3亿元)D轮融资,沃森生物全资子公司上海沃嘉拿出1.56亿元作为新进投资人加入其股东行列,持股4.46%,李云春还担任了圣诺医药董事职位。
01年4月,沃森生物还与圣诺医药签署协议,共同合作开发“针对通用流感病毒的siRNA药物”。03年1月7日,沃森生物回复投资者称,公司与圣诺生物合作开发的针对通用流感病毒的siRNA药物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4月初,针对上述两起投资,沃森生物管理层也表示,参与这两家港股公司的投资初衷是希望未来在国际化、产业化、技术平台建设和新型疫苗的推进,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强强联合,这不仅是财务投资,同样也是公司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以期获得技术和产品原料及渠道的产业投资。近-3年以来,港股指数下跌,港股流动性不佳。公司与被投资企业保持密切沟通,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