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搞得大家人心惶惶的肺炎疫情,日前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名病*为「COVID-19」(CoronaVirusDisease)。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此疾病称为新型冠状病*肺炎,简称「新冠肺炎」。
从目前的病况看来,新冠肺炎宛若有人性般狡诈,让全世界的医疗专家伤透脑筋,至今仍无法完全摸透该病。
小编整理从肺炎爆发至今,报导过的各种专家与医疗人员说法和实验,归类出几个目前做实的肺炎特性,尝试揭开病*的面具。
传染性强丶速度快
国家衞健委高级别专家锺南山表示,新冠肺炎目前致死率,比起致死率10%的SARS丶伊波拉或H7N9等流感都较低,然而传播速度却快很多。
病*已证实可以人传人,因此与人的距离最好相隔2米以上▼
自去年底爆发後,短短1个月就蔓延至中港澳等地,接着更传播到境外的泰国丶日本丶韩国丶澳洲丶欧美,迅速地在全球「遍地开花」。
此图仅参考,数据仍不断变化中
专家指出如果没有防护,病*量又很高的话「就算2秒也会被传染」,且比SARS更适应人体,防疫需有长期抗战的准备。
小儿科医师*立民指出,「SARS当年不是很『聪明』,*性太强,把宿主(人)杀死丶自己也死掉,而且发烧2天後才会传染,所以传染效率不是很高,但新冠肺炎的*性没有那麽强,却很适应人体呼吸道,反而更有机会存活。」
潜伏期长
一般来说SARS的潜伏期是2-7天,然而锺南山的研究团队发布最新研究结论指出,新冠状病*的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且病患未必会发烧,肺炎表现占76%。
不过许多医生跟专家表示,24天属於极端个案,并非常态。
河南信阳日前也曾传出潜伏期长达34天的患者,另外广东也有24岁女子在隔离15天後,又经过6天才出现症状,因此各地已开始将强制居家隔离期间自14天延长为21天。
无惧高温
通常病*的特性是「喜冷怕热」,依照病*疾病发病规律来看,高峰期往往是从10月至隔年的4月左右,当年的SARS到7月结束时也有一说是因为夏天。
然而世卫组织菲律宾分部日前在推特指出,新冠肺炎可同时在乾冷和湿热的国家传播,且病*在湿热环境仍可生存,并无网路传言病*在炎热气候下无法生存太久的情况。
菲律宾卫生部部长指,WHO并未就新冠肺炎病*传播环境发布报告和建议,也未指暴露於气温高的地方就可抵挡病*,中国偏冷天候有助传播纯属猜测。
无「指标性」病症
新冠病*还有个狡猾的地方在於,很多被检验出的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若主要以发烧做检测,可能会出现漏网之鱼。以本港第2宗患者为例,该患者没有发烧,仅出现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的徵状。
另也越来越多患者出现不咳嗽丶不发热,但肺部CT却出现病灶。科学家证实,新肺炎病*会率先攻击人体深处肺泡,由於肺泡里没有神经组织,因此病人不怎麽咳嗽。
这种无症状传播增添了防疫难度,没有症状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了病*,但却能把病*传染给别人。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研究团队也发现,有一半的新冠肺炎患者是从无症状患者身上感染病*。
高隐匿性:「假阴性」患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表示,并不是所有的病患都能检测出核酸阳性,新型冠状病*感染的病人,也不过只有30%至50%的阳性率。
「吹哨人」李文亮医生,亦被视为假阴性患者,他共进行过3次核酸检测,第3次才为阳性。
北京和天津也都出现患者检测前3次均呈阴性,第4次检呈才呈阳性的病例,病*的超强隐匿性已为确诊带来新挑战。
各地因而开始加强筛检次数,以台湾为例,目前治疗中的确诊病例都需经过至少两次筛检呈阴性後,才能评估出院。
高压氧抢救致死率提高?
依据资料显示,轻症的新冠肺炎死亡率只有4%,一旦进入重症,死亡率却提高到38%,死亡病例80%以上都有呼吸困难并发低血氧,就是要命的主因。
当病患出现低血氧,代表已呼吸衰竭,在这种情形下,给予大量氧气,反而加速病患的死亡,WHO两年前才承认关於给氧这件事有误。研究发现「血氧浓度偏高」的病例的死亡率(63%)远超过「正常血氧浓度」病例的死亡率(43%)。
会造成如此情况有一说法是,肺炎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高压氧气,代表肺部压力已不堪负荷,如此时突然注入过多氧气,容易因吸氧过量而造成「氧气中*」严重者会器官衰竭,造成死亡。
「炎症风暴」秒杀轻症者
医院呼吸科医生表示,有些患者初期症状较轻,但後期会突然加速,不仅是肺,病人会进入多重器官功能衰竭的状态,专家指一旦进入炎症风暴状态「我们的治疗很难把它拉回来。」
从以上几点特性看来,新冠肺炎的致死率虽然不高,但传染性极高且潜伏期长,尤其患者在潜伏期就已具备人传人的能力,防疫工作是难上加难,面对目前确诊和发病情况都无法%掌握的情况下,我们更该尽量做好勤洗手丶戴口罩丶少去人多的地方!
还想知道更多港漂专属优惠?
想求助港漂老司机?
港漂大部队都在这里!
香港生活情报群、相亲群、求职群、家长群…
还有更多不同主题的超实用群组!
如果想实时与学姐学长
其他20fall同学交流
获取最新信息
赶快添加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