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你骄傲河南籍武汉护士除夕夜确诊为新冠 [复制链接]

1#

河南商报记者张逸菲/文

这注定是一个让贾娜没齿难忘的春节。

1月初,医院的一名机动护士,她转岗到了急诊科,好像是才适应了急诊科的工作节奏,“新冠肺炎”就来了。

1月23日,同事被确诊。为了保障科室安全,贾娜去拍了一个CT,结果出来,她也确诊新冠肺炎。没想到“要命”的病毒离自己这么近,24岁的她一下就懵了。

“肺部呈磨毛玻璃样,病毒性肺炎待排”。1月24日,除夕凌晨,核酸检测结果出来,新冠病毒是两个加号,哪怕之前心里有了不好的预估,面对毫无温度的检测单,贾娜仿佛一下子坠入了冰窟。

“哪怕到现在,我依然不确定自己是怎样被感染的。”作为急诊科观察室的一名护士,每天接触的人太多了,防不胜防。

考虑到自己的症状较轻,确诊之前也只是喉咙有些疼痛,贾娜不想浪费一张珍贵的床位,与医生们商量后,她带了药品,准备遵医嘱,自行回家进行居家隔离。

合租的室友早已回家过年,医院距离很近:“如果真有什么事,医院。”

就这样,在本该阖家团圆、一家人围坐在客厅看春晚、抱着手机抢红包的除夕夜,贾娜拖着乏力的身体回到家,关好门窗,开开灯,属于她一个人的、孤独的鼠年春节来了。

今年武汉的大街,没有什么年味儿。未知的病毒笼罩在整座城市上空,你看不见它,又琢磨不透它,它好像张着血盆大口,无声地叫嚣着,想要把整个城市吞没。

贾娜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恐惧和焦虑:“我怕死。”她说道。

抱膝坐在窗边,脑海里,医院里医生们谆谆的嘱咐、一边是克制不了的自怨自艾。天人交战中,贾娜猛地下定了决心:不怕!跟它抗争!

还能照顾自己,除了每天固定的消杀工作,贾娜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的睡眠和饮食。

“最开始睡不好,甚至失眠。无论再怎么安慰自己,对于未知的恐惧,还是会不由自主的恐慌。”贾娜说,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大年初一,她还挨个给父母,还有其他亲戚拜年。

贾娜来自河南省南阳市,毕业于郑州大学护理学院,当初来武汉,也是因为她想换个环境。父母不愿女儿离家太远,所以她选择了武汉。

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年前,她提前跟父母说好了今年可能不能回家过春节,这也成了向父母掩盖自己患病的借口:“爸爸妈妈一直不知道我生病。”贾娜笑着对河南商报记者说:“也是后来媒体采访我,我爸妈看见了,我也没想到这事儿闹这么大。”

“我妈打电话来,说她要打我,这么大的事儿不给家里说。”谈起父母,贾娜的口吻中带着歉意和坚持,她不想让父母担心:“我爸说,他要来武汉看我…现在哪能来呀?我小姨也给说,以后再也不能这样了。”

虽然病灶较小,临床症状不算明显,临回家前,医生们反复叮嘱贾娜,让她在家里做个“三好学生”:吃好、睡好、心态好。

早在患病之前,因为做好了春节不回河南老家的准备,贾娜购置了一些食材和生活必需品。在平时,小姑娘十指不沾阳春水,不经常下厨,没事会点个外卖,这下只能自己动手做饭,隔离期间,贾娜家的厨房“被迫营业”。

“我也不会做太复杂的菜,还是以比较营养的粥、汤类为主。”

依靠网络上分享的食谱,贾娜尽量做好每一餐,把自己的胃“喂”好,增加抵抗力:“我熬过鸡汤、鱼汤、排骨汤……同事们会主动帮我买好菜和肉,放在我家门口。”

除了给自己的身体补充营养,供好“粮草”,就是对家里进行全面细致地消毒。

贾娜说,每天,她会用稀释的84消毒液进行擦拭和拖地的工作,还会用75%的医用酒精喷洒被子和衣物。

“每天都要通风,但是一定注意,开窗时不要着凉。要保证每天两次、每次半个小时,还有,一定要勤洗手,把手洗干净。”她在微博里这样写道。

吃好饭、消好毒,最重要的就是对抗体内的病毒了:“确诊后,我吃的药有奥司他韦(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拜复乐(恶心,腹泻,头痛等)、阿比多尔(恶心,腹泻,头晕等)、连花清瘟胶囊。根据网友建议也吃了小柴胡颗粒(主要是对我的症:口苦咽干等)。”

不过,贾娜也在采访中特别提到,她吃的药物是按照医生的医嘱,不同身体条件和病情的患者,一定不要人云亦云,还是要通过检查,按照医生的要求正确服药。

“虽然不免会有未知的恐惧,但还是要不断告诉自己,可以战胜它。”1月28日,在家无聊的贾娜还发了一条微博:“在家待着真是一种煎熬啊,真希望自己好了,就可以去一线了。会不会好呢……”

推开卧室的窗户,向远望去,可以看到烟波浩渺的长江。隔离期间,这也成为贾娜最常看的风景。她说,看着长江,多少能够纾解有些闭塞的情绪。

以往的江边,永远都是熙熙攘攘。奔流不息的长江象征着昂扬的生命力,然而,一场疫情,缺少了欣赏它的人们,寂寞的江水没有感情地滚滚向前。

在武汉工作一年多,贾娜通常会在一周休息的一两天时间里,跟同事朋友约着逛街,在武汉的大小街头走走,看着道路两边的车水马龙,充满了热闹的烟火气。

“有的时候,凌晨一两点下夜班,还有很多地方亮着灯,路上还有不少行人,不像现在,白天的武汉都没有之前半夜里热闹。”

一个人的隔离时光,早上七点就能自然醒,贾娜会抓一把米,熬一小锅粥,等着粥咕嘟咕嘟做好的时间,通常她会再回被窝里眯一会儿,然后再起来洗漱。

独自在家,时间就像太阳底下的影子被拉长。吃完早餐、按时吃完药、给家里做消毒,全部做完,也才过了半个上午。

打开手机,贾娜开始刷微博。早在确诊的当天,贾娜就发表了一篇微博,网络上很多人看到了,他们涌进她的微博,发私信…他们说:“一定要早点好起来”、“新年快乐呀,等一切好起来我们去吃热干面找你玩呀小姐姐”…

几个小时没发新微博,还有网友评论“妹妹,现在怎么样了?如果方便请冒个泡,让我们放心。”

来自四面八方的问候,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熨帖了贾娜的心:“很多粉丝给我发私信,在网上看到他们觉得有用的治疗信息全都转发给我,一发就发十几条。”

“还有很多可爱的小姑娘,对我说:‘姐姐,我愿意把今年的好运全都给你,你要快点好起来’。”

2月4日,核酸检测转阴,贾娜兴奋地在微博告知关心她的网友们,同时写了一篇《自愈日记》。

不仅有陌生人的安慰:“我的好多同事,每天都会跟我联系,问我有没有好一些?当下是什么感觉?家里的食物还够不够?如果有什么需要,一定要及时跟他们说……”

隔着手机,记者好像也能感受这些炽热的话语带来的力量,对于一个今年刚满24岁的女孩来说,这种真挚的话语,筑成了支撑她直面病魔的精神支柱。

里希特说,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对于贾娜来说,这次突然的患病,可以算是一场对心智的打磨,她觉得自己在性格上都有了不小的变化。

“我觉得对生死看的开了,能承受的更多了,也更明白‘当下’的重要。”

就像空气,我们通常会忽略但却必不可少的东西,当它被污染或者缺失时,人们才能体会到它的弥足珍贵:“平常我们可能只顾着工作、吃喝玩乐,没怎么担心过自己的身体,可当你的身体病了,你才发现原来你有多对不起它,平时你在乎的那些通通不重要。”

“健康地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朴实的、仿佛被大家说“烂”的一句话,在这次疾病中,给了贾娜最深刻的体悟。病愈后,她希望做点什么,人虽渺小如尘埃,贾娜却记得,钟南山在一次采访中提到自己的父亲,他说父亲教导他: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东西,那么他这辈子就算没白活了。

1月28日,医院做复诊,当自己心怀悲悯又感同身受时,过往的一切“不接受”都会烟消云散。面对大厅里不知所措、焦急、甚至崩溃的患者,结合自己的经历,贾娜找到一个角落蹲下,把头埋在臂弯里无声痛哭。

几天前,贾娜看到上海市6位新冠肺炎的治愈患者,在出院后主动提出想要捐献血浆。她说,她也希望可以进行捐助:“看到新闻后,第二天早上我就跟护士长说,我觉得我的血应该还是有点用,我想是否能够通过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献血。”

“今天早上,我起床的时候还在想,如果哪一天我离开这个世界了,我想把我的身体全都捐出去。”她认为,走到人生的尽头,人的肉体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如果自己的身体、器官能做出一点贡献,她也觉得创造了一些价值。

“真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啊!”聊着聊着,小姐姐的心情好像越来越开阔,她笑着说,她最想回到家,跟爸妈在一起,吃着他们做的饭,躺在床上玩着手机。

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着救人的使命,2月10日,隔离期结束,贾娜重返一线,来到了急诊科抢救室。

急诊科里,来的都是各类型的重症患者,其中也包括新冠肺炎的重症病例。每天,贾娜都会跟同事们一起,用尽自己的专业技能,拼尽全力去抢救每一个人。

“我了解病人的脆弱和恐惧,他们看到的世界跟我们是不一样的。”她说。

每天繁忙又高效的工作,直面生死,贾娜没有多余的时间,消化生命消逝给她带来的痛感。但是,每当她回到家中,一个人置身于空荡的环境,那种痛感被放大,晚上睡觉,闭上眼,贾娜脑海中闪现的,都是白天她与同事们抢救病患、甚至是病患死亡的片段。

“我很难受……”贾娜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她在电话那端哭了起来:“我睡不好,我觉得我出现心理问题了。”

“每天我会面对死亡……”贾娜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她会有这种情绪,可能跟自己本身经历新冠肺炎有关。不过,她目前仍想尝试自己去调节。

“我想,我上学的时候也学过心理学,但我还会有顾虑,如果主动说起自己心理可能出现了问题,别人会觉得我很多事。”

若非置身于贾娜所在的环境,经历着她经历过的一切,是没有办法复制她的思绪、体味她的伤痛。

采访的最后,贾娜梳理了情绪,她让自己平静下来,同时告诉河南商报记者,此次战“疫”,她收获的是对“护士”更深一层的体悟。

“在我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如果再遇到艰难险阻,我会冲到第一线,我一定会,不然我会后悔一辈子。”

(见习编辑张惟一编辑施尚景张曙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