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_zx/emwsafw/全球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疾病,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8.2%。
11月15日是第16个世界慢阻肺日。
据世卫组织估计,目前慢阻肺为世界第四大致死原因,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4位,但至年可能上升为世界第三大致死原因。全球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疾病,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8.2%。
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是一种会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逐渐下降的慢性肺部疾病,慢阻肺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每发作一次肺功能就不可逆转的损害一次,到最后可能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简单地说,慢阻肺就是在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
慢阻肺有哪些症状?
1、咳嗽
刚开始,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慢慢地,会发展到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也有部分病例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2、咳痰
通常是夜间有阵咳或排痰,一般为白色黏痰或泡沫痰,急性发作期,痰量会增多,还可能会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
这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也是大多数病人就医的原因,更是引起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及对疾病产生焦虑心理的主要原因。
病人常常会出现呼吸费力、沉重、缺乏空气或憋气等症状,尤其是运动和呼吸道感染时,这些症状会加重。
晚期患者还会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营养不良、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合并感染时可咯血痰或咯血。
为什么慢阻肺会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慢阻肺并非不治之症,但死亡率较高,这是因为慢阻肺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疾病,起病非常隐蔽,30%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很容易被忽视,从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由于正常人肺功能代偿功能很强,通常人在静息状态动用三分之一,运动时动用三分之二。随着患者的肺功能弱化和疾病的加重,医院就诊且主动接受治疗时,疾病已经到了中期以上,甚至晚期。因此,慢阻肺被称为生命的“沉默杀手”。
哪些因素会引起慢阻肺?
1、吸烟
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原因,慢阻肺患者中90%以上都有吸烟或者被动吸烟史。而且吸烟时间越长、吸烟数量越大,慢阻肺的发病率也就越高。这也正是慢阻肺中男性患者居多的原因。
据一份权威调查数据显示,男性慢阻肺检出率为女性的3倍。而长期吸“二手烟”者,患慢阻肺的风险将增加48%。
2、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
当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的浓度过大或接触时间过久,均可导致这一疾病。
3、空气污染
化学气体如氯、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对支气管黏膜有刺激和细胞毒性作用。空气中的烟尘或二氧化硫明显增加时,慢阻肺急性发作显著增多。
4、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慢阻肺发病和加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可能为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菌。
为什么慢阻肺在冬季高发?
在温度低的时候,人容易受到病毒感染,患者发烧咳嗽,病毒感染后,免疫力下降,细菌乘虚而入。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明显低下,一次普通感冒都可能使病情雪上加霜。
冬季雾霾天里,空气中所漂浮的化学粉尘以及附着在粉尘、颗粒上的病毒或细菌被吸入气道后,能够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反应,也可导致慢阻肺急性发作。
因此,在冬季,慢阻肺患者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避免急性发作。
慢阻肺能治愈吗?
谈到慢阻肺的治疗,陈荣昌教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杯子碎了难以再复原,慢阻肺也是如此。”他表示,慢阻肺不能治愈,治疗后只能缓解症状,减轻疾病对肺部的进一步破坏。
目前,全球每年约有万人患上慢阻肺,患上慢阻肺意味着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乃至终生。随着慢阻肺病程的进展,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抑郁症等等。钟南山教授表示,控制慢阻肺,合理用药非常关键。
如何预防慢阻肺?
1、戒烟
及早戒烟是预防慢阻肺的关键。如能切实做好戒烟工作,70%-80%的人将免于罹患慢阻肺,即使已患慢阻肺的人,戒烟后也可减慢疾病进展速度。
2、避开诱因
生活中避免或消除一些诱发因素例如粉尘,饮食卫生,呼吸道感染,病菌等,应适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适当锻炼
锻炼可以提高自身抵抗力及肺功能,可以经常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打太极拳和做呼吸操等。
4、劳逸结合,合理饮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膳食合理搭配,少吃或不吃湿热的食物。
5、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年龄≥65岁,而年龄在19岁~64岁的慢阻肺等高危人群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现有的23价疫苗可以很好地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此外,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推荐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很快,因此需要每年接种不同的流感疫苗。
6、合理用药
慢阻肺患者应该严格遵守医嘱,坚持长期、规律使用在国际上已被公认的可有效影响慢阻肺临床进程的抗胆碱能药物,这类药物的使用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减少病情急性复发或加重,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本文编自网络,医院网观点,其中若有文字或图片侵犯您医院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