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加油!中国加油!来源:综合自人民日报、丁香园截至年3月7日16:55,全国确诊病例例,疑似病例例,重症人数,死亡人数,治愈人数。今日要闻世卫组织:无证据显示新冠病*会在夏季消失
新华社日内瓦3月6日消息,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6日在日内瓦表示,尚无证据显示新冠病*会在夏季自行消失,当前各国应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瑞安当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我们尚不清楚新冠病*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如何活动和表现。”
他强调,必须假设新冠病*在夏天仍具有传播能力。为此,各国必须抓紧行动,而不能指望新冠病*会像流感病*一样在夏天自行消失。
瑞安还说,疾病可能出现在地球上的任何角落。他呼吁各国切勿相互责备,而应尽全力抗击疫情,挽救生命。
严格禁止普遍要求教师直播上课或录课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统筹积极推进和规范实施相结合,注重及时调整规范线上教学行为,严格禁止普遍要求教师直播上课或录课,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尽量避免因打印作业或学习资料而造成家庭临时购买设备,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八旬奶奶治愈出院下跪致谢
3月6日,医院一位白发阿婆出院时跪谢医护人员的视频感动了无数人。四川医疗队的医护人员送阿婆出院,想给她拍照留念,老人家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感谢,竟然直接跪下了。大家赶紧将老人扶起来,阿婆说:我要回来看你们的。
生活提示
防护新型冠状病*
要不要戴护目镜?
这必须从冠状病*能否被结膜吞噬机理上谈起。此次疫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新型冠状病*,其直径大小60~纳米,以飞沫传播为主,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染。熟悉丙类传染病的朋友一定会联想到“红眼病”,那是由腺病*感染引起的,以接触传播为主,也可以飞沫传播,腺病*直径大小70~90纳米,两者是不是很像。
病*怎么通过眼睛感染我们?
眼球的前表面除角膜外覆有一层粘膜组织,我们称之为结膜,成人每分钟眨眼次数12~15次,眨眼时部分眼表暴露在空气中,容易被外在的细菌、病*感染致病。而且,这些粘膜和鼻粘膜(呼吸道的一部分)是相延续的,关系密切,相关疾病容易互相影响。据统计,成人平均每小时摸脸23次左右,若触及到眼睛,病*就更容易进入结膜囊而被吞噬了。
这些结膜细胞会主动或被动吞入附着于其表面的颗粒,吞噬百纳米级的颗粒最多。年SARS冠状病*直径在纳米左右,正是最容易被眼表粘膜细胞吞噬的大小;而且抗SARS一线医护人员,正是护目镜配备之后,自身的感染才真正得到控制。当然,小颗粒是否容易被细胞吞噬,不仅仅与颗粒大小相关。还与颗粒的形状、表面结构、化学性质等很多因素相关。但很多研究都显示,纳米颗粒与细胞的交互作用方面,颗粒的尺寸效应是显著的。因此,如果您需要去密切接触新型冠状病*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身处的环境中有高浓度的冠状病*气溶胶,那么,在防护服、口罩、手套之外,戴护目镜当然是靠谱的明智选择。普通大众群体应该怎么做?居家生活和正常社区活动期间,是不是也要戴上护目镜呢?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病*感染人体是需要一些条件的,通俗的讲,如环境内病*特别多,机体免疫系统来不及消灭它;病**性太强,咱们免疫力太弱,打不过它;二者至少占一条才有可能感染。因此,密切接触疑似新型冠状病*肺炎的医务人员,因其工作性质和环境,佩戴防护眼镜是很有必要的,而普通大众群体,大可不必过分惊慌,只要做到正确佩戴口罩,室内多通风、勤洗手、少去人群聚集处以上几点足以。参考文献:1、医院研究组.高度重视非呼吸系统的首发症状——新型冠状病*性肺炎(-nCOV)患者的识别与防护..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1.、王九令,孙佳姝,施兴华.纳米颗粒与细胞的交互作用.科学通报,,60,-.
今日辟谣
最后,请大家一定要少出门,勤洗手,做好防护!
疫情无情,人有情!我们在努力!
让我们一起期待春暖花开吧!
点“在看”,一起努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