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肺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越来越感受不到年味的年轻人,不回家
TUhjnbcbe - 2025/7/18 21:32:00
这些“回与不回家过年的年轻人”故事里,藏着他们对于自我方向的追寻与对家、故土的解答。作者

赵烨楠“过年”两个字饱含每个中国人脑海中具象化的关于年味儿的感受。可能是零点将近挨家挨户鞭炮的噼里啪啦声,可能是到处张灯结彩的景象,也可能是饺子里突然咬到一颗硬币的齿感。小孩子永远是最喜欢过年的,过年将一切热闹的气氛团聚了起来。成家后的人们则有了新的陪伴。而长大后离家的年轻人,在异乡与故土的流转中,找寻着家乡、节日在自己心中的新涵义。那些具体的场景感与场景中的人们,也在岁月的流失中一一消逝,年的意义也在他们心中削弱。有些人依然选择回家延续着团聚的意义,有些人则选择不回家,去寻找自己对于年的定义。就在年春节前夕,武汉的肺炎疫情的态势逐渐紧张起来。代际间的思维差异,也在疫情的讨论中被凸显,又在共同的目标下逐渐和解。疫情蔓延下,这个春节多少有些特殊。这些“回与不回家过年的年轻人”故事里,亦藏着他们对于自我方向的追寻与对家、故土的解答。01

“一直给他们转发疫情信息”二分决定今年留在北京自己过年。去年,她辞掉《国家地理》杂志的工作后,开始在中央民族大学读民族学博士。她家在云南,“就在黑河腾冲线的那个对角线上”。年后她打算回云南做田野调查,少则呆一个星期,多则一个月。再加上回家耗时久、机票价格贵,她决定今年不回家过年了。按理来说,过年回家的意义是要高于“调查之余顺带回家”的意义的。但把两者作为平行项来取舍,二分说,“实际上是现在过年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年味了”。人们对过年的期待感与记忆中的过年体验相连接。在二分小时候,过年时常常会跟着奶奶去庙里祭拜,或是看着奶奶“烧元宝”。除夕那天,在爷爷奶奶家,大人一起包饺子,外边鞭炮声轰隆不停,各种气味混合在一起,中间可能还伴随着犯错被教训的疼痛感。拜年时,小孩儿们要给爷爷奶奶磕头,然后才能拿到红包。长大后她才知道,这是祖籍山东的奶奶带来的中原礼仪。前年,奶奶去世后,一家人改回外婆家过年。小时候她与外婆家亲戚交流得少,那年过年亲戚们围在一起打麻将,她觉得自己就是在旁观,小时候过年的感觉消逝了。去年,她把爸妈接到北京来,三个人一起在北京过年。今年,她告诉父母不回家过年了,爸妈都挺尊重她的决定的。“毕竟给他们省钱了,何乐而不为,哈哈”,她调侃地说。二分爷爷是四川人,奶奶山东人,家庭中有一半是移民带来的不同文化。长大一些后,她会留意去寻找文化上的身份归属感。本科她就读于海南大学,这也让她也有空隙回过头来审视家乡。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地。不同民族长期聚集带来的相处之道就是:大家都客客气气的,做事留余地,总是看破不说破,或者用特别委婉的举动来提示别人。这种特别的相处气氛“出省后就没有了”。在与海南当地人接触的过程中,二分发现他们的性格很直接,没有云南人那样约定俗成的分寸感,“他们的性格像海南的天气一样阴晴不定的”,接着又补了一句,“当然只是我个人的感受啦,不一定全面”。二分会像英剧《伦敦生活》里的女主Fleabag那样,尽力用调侃的方式去应对生活中的这种冲突感,“但后来你发现不行,有些事于我来说就是伤害”,需要去承认它。离开家久了,二分会假装自己没有那么留恋家里,有时候会靠“把自己伪装成看起来很冷漠的人”来缓解思乡的情绪。吃到一样食物,发觉没有家里做的好吃,她也会暗示自己“没关系这没什么”。可暗示久了就会变成现实,“它会真的变成你心里的想法”。二分帮回家的朋友看猫如果展开俯视的视角,前二十年她和家人一起生活,之后的几十年可能会结婚,和另一些人一起生活。“那中间自己生活的这段时间,我希望能拉长一点”,而她也正在这段时间里寻找独处与社交生活的平衡点。这几天疫情的爆发,牵动了每一个人的心,二分也一样。在疫情爆发初期,她很

1
查看完整版本: 越来越感受不到年味的年轻人,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