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万众期待的疫苗、抗病*药物、特效药也遥遥无期。
想想看,非典过去17年了,非典疫苗成功了吗?非典特效药有了吗?凭什么17年干不成的事,现在就能马上干成?
明明事实证明中医有很好的疗效,为什么还要老百姓当小白鼠,去试验希望渺茫的新药?武汉一开医院医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并没有被真正采用,直到1月25日*治局确立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战略,派遣中医国家队成建制进入武汉,中医才进入了主战场。
武汉重症病人多和滥用药物有关
我们来看案例。患者王康(化名),从年12月24日感觉难受开始,到1月15日出院为止,他经历了两次转院、血氧含量一度低至危险状态,医院确诊并得到救治。中医治病,越是病人体虚病重的,治疗原则就越是以扶正为主,越要避免*性大的药物。武汉的治疗方法恰恰是把这个战略问题搞反了。病越是重的人,越是大量使用重药猛药。西医是局部思维,擅长从微观入手,直接从分子水平干涉人体的生理和代谢。优点就是迅速见效,特别适合在急救中快速改变人体的生理指标。缺点就是顾此失彼。大剂量用药、大剂量输液,因为一种药的副作用,必须再加新的药去减少副作用;新的药又有新的副作用......这样恶性循环,所以药物越用越多。小伙子才23岁,确诊后在ICU躺了十几天,好不容易活过来,出院后还需要长期恢复,吃4个月的药。想想,这种治病方法,23岁的小伙子都差点病危,六七十岁的老人、有基础病的人怎么承受得了?我们再来看看中医介入之后:李光熙:患者有糖尿病基础疾病,后来情况越来越差,找到我的时候已经发热9日,退热药用了退,退了又热,体温经常徘徊在38.5℃以上,2月1日最高体温39.1℃,心率次/分,在吸氧浓度5L/min下指端氧饱和度只有87%(正常人至少在95%以上),自觉腹部发热,一动就咳喘得厉害,夜间有1-2次水样便,起夜4-5次。2月1日当天,根据他的病情,我果断选择了我对此次疫情深思熟虑的处方人参败*散。方药如下:羌活12g、独活12g、柴胡15g、前胡10g、枳壳10g、桔梗10g、川芎15g、人参15g、茯苓20g、甘草6g、鸡内金20g、海螵蛸20g、薄荷6g、生姜3片,*芩10g,半夏9g,*连8g(当地病房没有人参,用了人参叶)。令其频服,3-4次/日。我预计病人两日左右热势可退,出乎意料的是,半副药下去,病人热退身静。同样给氧条件下,指端氧饱和度可达93%,心率80余次/分。2月3日随访,病人自觉舒适大半,血氧饱和度99,即将出院。本来对于西医来讲已入困局的病人,就这样走出来了。瑞德西韦是神药吗?瑞德西韦remdesivir,据说在美国“治好了”一位患者,就成了很多人梦想中的新上帝。但好转更可能是因停用万古霉素和头孢吡肟。上面的“神药”就算有结果,也要到4月份了,到那时候*花菜都凉了。
实际上,世界上没有抗病*神药,能够一举杀死病*治好病。战胜疾病,不靠神药,而是你自己的免疫力。善待你的身体,让他恢复应有的功能,才是正道。而这个,就是中医的优势。中医具有全局观和整体思维,而西医的技术很先进,在抢救、诊断、防疫、设备、微观研究方面具有优势。中、西医应当取长补短,各尽所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