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的,尽量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啦!
家里勤通风!
其他和一般人群防护一样:
·出门戴口罩,勤洗手
·咳嗽或打喷嚏时捂住口鼻
·将肉蛋彻底做熟
·避免与呼吸道患者密切接触
·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或活的牲畜
·不要随地吐痰!
——以上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要点。
据有关报道,戴口罩外加勤洗手,
有效防护呼吸道传染病达75%。
大家可千万别小瞧了戴口罩和洗手这两件事儿,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操作不正确,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有可能会增加感染的机会,下面就跟大家来好好聊一聊~
一、在什么地方需要戴口罩?
很多人都有误解,认为室外很脏,有很多病*,出门需要戴口罩预防流感。其实,人和动物才是细菌病*的储存库,污染主要来自于人和动物对外发散的细菌和病*,空气、物表、手等是传播媒介,而流感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室外空气流通的地方即使有传染源发散病*,也会被迅速稀释,人们通过呼吸捕捉到病*的机会非常渺茫,不需要在这些地方佩戴口罩预防流感。而在室内、交通工具等人员密集的地方,人们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散播病*,由于空气流通不畅,污染的空气、飞沫等不容易扩散出去,如果不佩戴口罩,极有可能被传染,因此在以下地方活动时需要佩戴口罩:
?流感季节,在商场、公交车、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医院、有流感病人的房间等场所。
?有呼吸道症状的人群。
二、如何选择口罩?
普通口罩对流感病*防护效果有限,最好选用医用口罩,医用口罩一般有三种:普通医用口罩、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医用防护(N95口罩)口罩适用于经空气、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防护等级高;医用外科口罩适用于基本防护,以及在有创操作过程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防护;普通医用口罩对致病性微生物的防护作用不确切,可用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或者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颗粒如花粉等的阻隔或防护。
普通口罩:
一般缺少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或者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低于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
外科口罩:
标准的外科医用口罩是分三层的,外层有阻尘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层则有过滤作用,可隔住90%以上的5μm颗粒,近口鼻的一层用以吸湿。材质:纺粘无纺布+熔喷布+纺粘无纺布。
适用人群:
◆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下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的喷溅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
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
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μ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1m)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有效预防经空气传播疾病(肺结核、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以及高致病风险的传染病(SARS、不明原因肺炎、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等)
适用人群:
◆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下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的喷溅
◆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患者家庭成员,以及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大众人群在商场、公交车、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及医院、有呼吸道传染病人的房间等场所佩戴。
注意: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的密闭性强,呼吸的阻力比较大,对呼吸带来较大负担,对于孕妇、儿童、老人,尤其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人群,不建议使用。3岁以下婴幼儿,不宜佩戴口罩,看护不当容易导致窒息。3岁以上儿童,可以选择棉布、纱布口罩等透气性好的口罩,但防病效果有限。
三、如何佩戴口罩?
只有正确佩戴口罩才能有效预防流感,下面就介绍一下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外科口罩的佩戴方法
将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下方带系于颈后,上方带系于头顶中部。将双手指尖放在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压,并逐步向两侧移动,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的佩戴方法
一手托住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背向外;将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手指向内按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的形状塑造鼻夹。
注意:不应一只手捏鼻夹;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口罩潮湿后、受到污染后,应及时更换;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应进行密合性检查;检查方法:将双手完全盖住防护口罩,快速的呼气,若鼻夹附近有漏气调整鼻夹,若漏气位于四周,应调整到不漏气为止。
四、如何正确洗手?
手是细菌、病*的一个重要的搬运机,它能将细菌病*从人体到物品、物品到人体以及人体不同部位来回搬运,从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手卫生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方便的手段。下面就介绍一下六步洗手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