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肺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多重耐药菌感染后检验应给临床提供哪些支持
TUhjnbcbe - 2021/8/21 3:09:00

陈玉国

医院肝胆胰外一科

李玉梅

医院小儿ICU科

鲍万国

医院感染症科

马洁

医院药学部

许建成

医院检验科

本案例已入选检验与临床案例展示(感染性疾病类别)

一例术后腹腔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儿的诊疗全程前言

肝移植术后的患者较易出现腹腔感染。常见感染类型有病*感染、真菌感染和细菌感染等。细菌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根据细菌种类,临床上常选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近年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carbapenem-resistantEnterobacteriaceae,CRE)感染在器官移植术后较为常见。CRE是指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多利培南中任何一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或者证实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本文分享一例儿童肝移植术后腹腔CRE感染的诊疗过程。

案例经过

女患,8月龄,因“胆道闭锁葛西手术后6月余,间断发热3个月,加重3天”入院。入院前近3个月先后4次因“发热、肝功异常”于小儿消化内科治疗,期间使用亚胺培南抗感染药物治疗。

经全面检查,年11月30日肝胆胰外科进行儿童活体肝移植手术。术后病理结果符合先天性胆道闭锁所致结节性硬化改变,假小叶形成,汇管区内细胆管增生明显。术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米卡芬净抗感染,应用常规免疫抑制治疗。

患儿术后第2天常规留取腹水培养,报告为CRE大肠埃希菌,药敏显示庆大霉素及阿米卡星敏感,而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MIC均为8mg/L。

术后第5天原本清明透亮的腹水变浑浊,继续留腹水培养,3日后回报结果与此前一致。

术后第8天,发热加重,白细胞、CRP、PCT进行性升高,患儿引流管每日引出脓性液体10-20mL,彩超提示腹腔内无明显包裹性积液,见图1。

▲图1腹部CT

术后第8天,抗菌药物升级为美罗培南。

术后第9天,腹水逐渐浑浊呈咖啡色样脓汁。

术后第10天,采集血培养,2天后报告为CRE肺炎克雷伯菌。术后第10天,经感染科、小儿ICU科、药剂科、检验科等多学科会诊,抗感染治疗方案更改为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同时加强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给予丙种球蛋白提高免疫力,治疗2天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CRP、PCT逐渐下降,恢复正常,术后第10-21天外周血白细胞、CRP、PCT水平变化见图2-1、2-2、2-3。

▲图2-1术后外周血WBC水平变化

▲图2-2术后CRP水平变化

▲图2-3术后PCT水平变化

患儿术后21天顺利出院。

案例分析1患儿已经培养出CRE,为何仍推荐美罗培南治疗?

该患儿术后多次进行腹水培养,且体温、白细胞、CRP、PCT进行性升高。对于CRE所致感染,根据共识推荐,当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MIC≤8mg/L时,依然可以考虑使用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但应延长输注时间、增加每日给药次数、增大给药剂量。尽管该患儿美罗培南耐药,但MIC=8mg/L,所以仍然推荐使用美罗培南,会诊后临床医师将抗菌药物由头孢哌酮/舒巴坦升级为美罗培南。使用美罗培南2天后,该患儿临床表现无明显改善。

感染科、小儿ICU科、药剂科、检验科等多学科会诊后,建议将抗菌药物调整为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的给药方案为40mg/kgq8h,延长单次输注时间至3小时。阿米卡星的给药方案为15mg/kgq24h静脉注射。再次调整治疗方案2天后,该患儿白细胞、CRP、PCT水平逐渐恢复正常。

本病历中,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MIC是否≤8mg/L,为能否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CRE的关键,因此强烈推荐临床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重耐药菌感染后检验应给临床提供哪些支持